以下是電子環壓儀的使用規程介紹,涵蓋從準備到操作、維護的全流程規范,旨在確保測量精度與設備安全:
一、開機前檢查與準備工作
1.環境適配性確認
將儀器放置于平穩無振動的工作臺,避免陽光直射或靠近熱源。確保實驗室溫濕度符合說明書要求(通常為常溫常濕條件),防止極*環境影響傳感器穩定性。檢查電源電壓是否與設備標稱值匹配,必要時使用穩壓電源插座。
2.樣品預處理標準化
待測材料需裁切成標準尺寸的圓環試樣,邊緣光滑無毛刺。對于紙張、紙板等柔性材料,應在恒溫恒濕箱中平衡水分至少24小時,消除吸濕膨脹導致的誤差。金屬或硬質復合材料試樣需清潔表面油污,避免雜質干擾接觸面傳導。
3.傳感器歸零校準
開啟設備后等待預熱完成提示,執行空載狀態下的自動調零程序。部分機型支持手動微調功能,此時應遵循“輕觸即止”原則,防止過度調整損壞精密元件。可重復加載-卸載小砝碼驗證初始零點穩定性。
1.夾具安裝與對中調節
根據試樣厚度選擇適配的上下壓盤組件,采用定位銷固定確保同軸度。通過目視觀察+激光對中儀輔助調整,使上下壓頭嚴格對準試樣中心軸線。對于異形試樣,可選用定制化夾具并重新校準基準面。
2.參數設置與預加載測試
在觸控屏輸入試驗速度、最大載荷限值及保持時間等關鍵參數。建議先進行低速率預壓縮試驗,觀察力值曲線是否存在異常突變點,據此優化回程控制策略。設置緊急制動閾值以防突發過載。
3.正式加壓與數據采集
啟動電機驅動絲杠勻速下行,實時監控力值顯示器變化趨勢。當達到預設壓力點時,系統將自動維持恒定載荷并開始計時蠕變測試。注意記錄不同時間點的變形量數據,特別關注屈服平臺區域的細微波動特征。整個過程避免人為干預機械運動軌跡。
4.卸樣與復位保護
試驗結束后等待壓盤全復位后再取出試樣,嚴禁強行拉扯卡滯部件。若遇緊急情況需立即按下紅色急停按鈕,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繼續操作。每次更換試樣前務必清除碎屑殘留,防止落入導軌影響后續測量精度。
三、電子環壓儀數據處理與結果判定
1.原始曲線解析方法
導出完整的應力-應變曲線圖,重點標注彈性區斜率、塑性變形起始點及極限強度拐點。利用軟件內置算法自動計算環壓強度、能量吸收值等指標,同時人工復核特征點坐標是否符合材料力學理論模型。對于各向異性材料,需多方向重復測試取平均值。
2.誤差修正與可比性校驗
定期用標準塊規進行示值誤差校準,建立溫度補償系數表用于非標準環境下的數據修正。對比歷史測試數據時,確保相同批次試樣的處理工藝一致性,必要時增加平行試驗組數以提高統計置信度。異常離散點應追溯操作日志排查干擾因素。
四、電子環壓儀日常維護要點
1.機械傳動保養
每月向滾珠絲杠副注入專用潤滑脂,導軌表面涂抹二硫化鉬噴劑減少摩擦磨損。檢查聯軸器彈性元件老化程度,及時更換出現裂紋的橡膠件。每年拆解一次減速機箱,清洗更換齒輪油并調整側隙間隙。
2.電氣系統巡檢
每季度檢測電源線絕緣電阻值,清理電控柜內積塵防止短路風險。校準位移傳感器線性度時采用激光干涉儀作為基準源,確保閉環控制系統反饋信號的準確性。備份重要參數集散控制系統的配置參數,防止誤操作導致程序丟失。
3.安全防護強化措施
保持防護罩完好無損,禁止拆除任何安全聯鎖裝置。培訓操作人員掌握急救處理方法,配備護目鏡、防塵口罩等個人防護裝備。建立設備運行日志制度,詳細記錄每次維護保養內容及發現的問題點。
